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7月2日上午,携程举办媒体沟通会,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接受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解读中国入境游市场以及携程在入境游方面的布局。
2019年宣布“G2战略”,正式将全球化作为集团重要布局以来,携程在国际业务上持续投入。尤其是疫情后,国际业务被视为携程的重要增量。
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底,携程海外品牌Trip.com贡献了约10%的整体营收。2025年一季度,Trip.com旅行预订量同比增幅超60%。携程集团CEO孙洁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还将争取让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高一倍。
在国际业务中,入境游的增长又尤其突出。数据显示,其2025年第一季度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达到约100%。这背后一方面是国际旅游市场的逐步恢复,另一方面是中国近两年对入境游的大力推动。
2023年开始,中国对外签证政策逐步放宽。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对157个国家实施签证便利化政策,38国享受单方面免签,54国可申请144/240小时过境免签。同时,国际航班加速恢复,离境退税、外卡受理、外币支付等促进入境消费便利的政策愈发完善。
这些举措有效带动了入境游整体市场的增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达到1.32亿人次,总花费942亿美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97.2%和93.5%。2025年一季度,入境旅游3501.64万人次,同比增长19.6%;其中外国游客736.74万人次,同比增长39.2%。今年“五一”期间,入境游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对于携程,以及其他中国旅游相关企业来说,政策利好叠加市场升温,入境游自然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新机会。
不过,中国入境游市场目前整体交易额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还较小,相比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发展中,也面临种种瓶颈和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布局入境游短期内也仍需大量投入。
在采访中,梁建章对于中国入境游市场以及携程入境游业务的未来发展空间、核心竞争力以及瓶颈与挑战都做出了解读和回应。
以下为梁建章采访实录,略作编辑:
媒体:从全球旅游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入境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梁建章:入境游是能够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中国通过多年来的发展,我觉得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条件,比如我们的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酒店的性价比远超其他发达国家。此外,中国在旅游资源上,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都有很高的丰富度。过去几年,中国又打破了很多入境游上的阻碍,比如签证问题,还有一些阻碍也正在解决中。在中国旅游本身具有强大的性价比和竞争力的情况下,我是非常看好中国长期的入境游发展的。
媒体:随着入境游市场的发展,当下入境游客的消费偏好发生了什么变化,核心特点有哪些?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动向?
梁建章:现在市场的变化很大。疫情期间国内入境游基本被清零,经过两三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恢复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预计可能今年就能完全恢复,甚至超越疫情前。从国家来看,东南亚国家受益于免签政策,在入境游上增长非常快。欧美国家游客入境由于还没有免签政策,以及机票仍然偏贵,目前还在恢复中。
对于国内城市来说,我觉得上海在入境游的增长更快,也是受益于上海这几年的城市建设,有不少网红打卡点。以上海为跳板,入境游的增长也辐射到了江浙一带,甚至更远的周边城市。
北京则没有想象中恢复得那么快,其一是因为一些大型会议还没有完全恢复,其二是北京的景点依然比较难约。此外,传统的西部城市和成都这样的网红城市在社交媒体上也得到了很多传播。中国的丰富性太大了,国内游的热点在近几年也在不断变化,未来还是有很多可以期待的增长点,比如对于东南亚的客人来说,冰雪游可能也很有吸引力。
媒体:你预估中国入境游市场未来几年有望达到怎样的规模?
梁建章:如果拿中国和美国比,美国现在入境游可以占GDP的1%-2%,也就是1-2万亿美元的规模。中国完全也可以做到这个水平,但目前中国入境游对GDP的贡献只有不到1%,也就是有万亿级的提升空间。
媒体:目前入境游市场还有哪些瓶颈需要打破?
梁建章:我们这两年其实已经打破了一些瓶颈,比如在签证方面,现在中国已经对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单方面免签,在支付上也基本不存在问题。还有些瓶颈正在解决中,比如英语的服务能力、标识问题等。
还需要一定突破的我认为一个是外国人上网的问题,还有是中国的对外宣传还是比较弱。外国人对中国目前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认为中国的污染还很严重,但其实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非常好了,还有认为中国的语言环境是不是比较差,但其实中国年轻人现在的英语能力也比较强了。虽然现在有很多网红在中国体验之后有在媒体上做传播,但印象的建立还需要一个过程。
除了主动做推广宣传,我觉得如果能把一些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明星请来中国做演出,也能够吸引全球的客人过来,然后做到更广的传播。现在中国包括亚洲的很多赛事和演出都有携程参与门票售卖,我们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
媒体:现在很多平台都想通过拓展国际化业务在入境游市场分一杯羹,你觉得健全的国际化运作平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有哪些挑战?
梁建章:要做国际化平台肯定不能只做入境游。比如你想让韩国人使用Trip.com订来中国的机票和酒店,那么首先需要一个韩文的App,并且不能只提供到中国一个目的地的服务,而是覆盖韩国人经常去的目的地国家所有的产品和服务,至少要做区域性全方位的产品服务。携程,或者说Trip.com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跟随中国人出境的脚步,从亚太到全球,一点一点积累了在不同国家语言和服务上的覆盖,由此让国外用户建立了信任,这样全方位的服务也让他们更愿意使用Trip.com预订来中国的行程。
媒体:当前入境游业务可能面临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你怎么看这件事?
梁建章:目前中国入境游的交易额相对出境游确实还比较低。还是举中国酒店的价格的例子,性价比高也意味着价格低,那么相对出境游来说,同样的佣金比例,收入就会比较低,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增量空间是很大的。比如未来我们有很大信心把中国做成韩国的第一出境游目的地,虽然整体佣金低,但增量大,而且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增量空间就更大。
所以即使短期来看在营销方面会有很大投入,需要一个教育市场的过程,长期来看我还是觉得这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乐观估计我们每年如果能增长50%,两三年就能翻一倍,未来五到十年能翻三四倍,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媒体:在财报中可以看到携程在营销上的费用有所上涨,这是否和在国际市场的投放有关?携程在具体市场做营销投放的效果怎么样?
梁建章:对,我们的营销费用主要是用在Trip.com上,以海外投放为主。目前我们的海外业务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国内,尤其在入境游上都是三位数的增长,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
媒体:你觉得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入境游能带来哪些机会?
梁建章:我觉得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机会还是很大的。因为入境游客人的需求比较发散,不同国家的游客对于语言服务和游玩产品会有不同需求,一些比较小众的旅行社如果专门服务某一国的游客,或者专注做某个城市的一条线路,可能会做的更好。现在这样的产品是比较少的,其实疫情前有很多这样的供应商,但疫情后很多都转行或者退出旅游行业,市场也还在恢复过程中。
携程则会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平台,把这些服务做成平台化的产品,让客人能更方便地预订,提高服务体验,也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做。